Mirror中文社区第四期会议于2022年3月3日晚8点在Twitter Space进行,我们很高兴邀请橙皮书创作团队——李阳和Retric来分享他们的创作者故事及Web3观点。
李阳是橙皮书创始人,他在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前在科技媒体36氪工作。因其工作经历,早在2013年就接触比特币概念,随后在2018年创建橙皮书,记录行业学习过程。而Retric曾与李阳在36氪共事,也早早听说比特币。Retric表示早期国内对比特币的看法多为不务正业,旁门左道,那时候比较火的前言技术是VR/AR等。2018年他受李阳邀请,共同打造橙皮书。
提起橙皮书名字的由来,李阳表示一方面因为当时市场充斥各类X皮书,另一方面橙
字也很容易让人与阳光等积极向上的能量联系起来。他们还曾注册orange.xyz域名,这在xyz域名尚未兴起的年代显得超前。
早期橙皮书的内容涉及产品体验和研究,嘉宾访谈,优质英文翻译等,如今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,渐渐浓缩为只输出其代表性系列文章:预言家周报。预言家周报为周刊,每篇周报可分为原创和信息聚合两部分,原创部分主笔为李阳和Retric,同时也接受投稿;信息聚合部分为定向邀请行业有洞见的人士推荐好文,撰写推荐语。李阳还提到,单就预言家周报的创作过程来看,虽然没有DAO的形式,却具备DAO的实质效用。
橙皮书曾经做过“广告牌”的经济变现实验,它受到国外的一个应用哈伯格税(Harberge-tax)经济模型的“一块广告牌”项目(很可惜该网站已经无法打开,可以在这里了解当时的背景)启发,拍下广告牌的人需要为其持有广告牌持续纳税,直到被另一个人拍走为止。整个过程由智能合约控制,竞拍成功者获得橙皮书文章冠名权。李阳表示内容经济变现是非常难的挑战,橙皮书本身也几乎没有考虑过内容变现。在谈及给其他内容创作者经济变现的建议时,李阳也提及凯文凯利的1000真爱粉概念,表示一个拥有核心忠实用户的创作者,有很大机会借助区块链(NFT)实现经济变现。而另外一条变现之路则可以参考李阳,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,发现财富机会,靠认知变现。
在对比Mirror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优劣时,李阳表示Mirror欠缺的功能还很多,比如不支持读者留言,阅读量统计等,因为创作者还是比较关注用户的反馈信息。李阳感觉Mirror有点想走以太坊的路子,太强调去中心化。但是作为一个应用型项目,应该增加导航、搜索等满足读者需求的功能。Retric肯定了Mirror的开放、可靠的存储等优点,创作者无需担心内容被删除或者无法获取,因此将会以一种更加放松、自由的心态开展创作。Retric建议Mirror及其生态在内容运营上发力,鼓励更多UGC内容。
分享完橙皮书的创作历程,两位嘉宾也谈了他们对Web3的看法。Retric认为对Web3有各种解读和定义,他则把Web3看做一种新的互联网形式。而李阳则从互联网发展历程来归类Web3,将以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垄断用户数据界定为Web2,在此之前为Web1时代,此之后为Web3时代,数据掌握在用户手中。
Web3概念的兴起让人们似乎逐渐淡忘DApp这一概念,要知道在2018年DApp随处可见。考虑到橙皮书的一期预言家周报提到Web3是叙事的胜利,不知道DApp算不算叙事的失败。李阳表示失败才是常态,所以说DApp失败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。Retric表示可能是因为DApp已经弱化成一个无需强调的属性,自然也就不需要不断提及。
人们总是难免讨论Web3与Web2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存在,两位嘉宾给出的答案都是共存。Web3是Web2的延伸,仍然沿用Web2打造的底层基础设施。而Web2公司可能会通过补丁的形式,增加一些去中心化的特性。媒介的形式其实很难转变,时至今日,纸质书、光盘、磁带仍有市场。Web1、Web2和Web3都有其适用市场,三种Web形式的应用都将共存。
不过,Web3对创业者提出不同与传统互联网创业的要求。Web3创业者需要成为一个多面手,而不再是单单聚焦产品本身,还需要关注社区、乃至发币等。李阳发现Web2的创业者转到Web3会遇到观点和经验上的挑战,越是在Web2有所成绩的创业者,在Web3越碰壁。只有把过去的经验清零,重新学习,才能融入Web3。反观年轻人,没有经验包袱,反而能很快适应Web3的规则和氛围。
以上内容就是本期会议的分享摘要,如果你对橙皮书的内容感兴趣,请关注他们的Mirror主页。